8.3
高志宏 徐智明 / 2017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三观正,不玩概念,用心日常,享受共同成长的乐趣。

别把养娃当投资

在被控制中长大的孩子,很难发展出独立、健全的人格,而且成年后,会延续从父母那里习得的控制习惯,继续成为控制者,自己不自由,也不令孩子、爱人自由。这对一个人的人生来说,相当可怕。

第二章 爸妈守则一:不断成长

“叛逆”是基于家长威权的描述,“叛逆期”实际上是孩子“自我”迅速发展的阶段,父母没跟上,才会觉得孩子“叛逆”,明智成熟的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

把孩子交给老师、把孩子发展得不好归结为孩子的问题,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的父母,严厉地来看,就是没有担当。

坦率地说,这些培训内容对孩子的帮助极为有限,因为孩子的各种习惯和素质,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家庭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根本。所以,热衷于送孩子去各种培训机构学习的爸爸妈妈们,真正应该学习的,是你们自己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在亲子关系之上的,经营夫妻关系,应优先于经营亲子关系。夫妻之间,珍视彼此的感情,认认真真地相爱,是好的家庭氛围的基础

我们在家里赞美孩子、赞美家常饭菜、赞美舒适的床单、赞美闪亮的地板、赞美生活中那些小小的确定的幸福

在孩子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之前,就要求孩子参与到家庭公共性工作中来,实在是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

第三章 爸妈守则二:充足陪伴

再高的技术,也不可能无土栽培出一棵大树,同样,再好的养育理念,也不可能“隔空”培养出心智健康、独立自主的孩子。陪伴,人在,心也在

第四章 爸妈守则三:充分尊重

严厉教养方式,很可能源自大人的童年创伤,大人需要做出改变,寻求心理帮助,淡化童年创伤对自己的影响,增进对儿童心理和行为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与孩子温和、平静地沟通,用温和代替严厉。

父母的话,在质不在量,大量毫无意义的重复性唠叨,只能降低家庭教育的整体品质,淹没那些对孩子真正有用的、高质量的话。好的父母应该懂得,在合适的时候、说真正有意义的话,而在自己忍不住唠叨时,及时警醒、闭嘴。

孩子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有深层原因的。遇到孩子的问题,大人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马上要求孩子“改正”,而是找到问题根源,给孩子帮助和支持,引导孩子成长。单纯地要求孩子“改”,只是无效的管教,找到原因,帮助解决,才是真的在教育孩子。

不给孩子贴标签

场景中,往往是先有个执拗的大人,之后才出现孩子的执拗。孩子做一件事时,要求他去做另一件事,孩子不去做,大人就不高兴,越发严厉地要求孩子做,孩子大人就对抗起来。

用温和代替严厉

一种很可能的情形是:当这位妈妈对女儿表现严厉时,实际上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在那一刻,她化身为当年面对母亲怒火的年幼的自己,那个害怕、无助、心里充满了对严厉母亲的愤怒的孩子,把自己对童年创伤的怒火发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从现在起,做个理性的、不断成长的大人,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当你努力地这样做时,你自己和你的孩子,就开始解脱了,童年创伤影响会慢慢淡化,孩子也会摆脱被自己父母童年创伤继续伤害的命运。 注:认清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努力分辨自己对孩子的惩罚行为,中断童年创伤的遗传。

大人变得温和、平静、宽容、允许别人表达意愿、容易商量,孩子也会发生同样的改变,你会得到一个更快乐、和爸爸妈妈相处更融洽的孩子。孩子是大人的镜子,照出的正是大人自己的样子。

停止唠叨

即便是做父母,也应该有自己的事业、生活、享受,不能把全部身心放在孩子身上,自己一无所有。父母越充实,孩子才会越充实

大人唠叨,是在培养**“嘴碎”**的孩子。所谓“嘴碎”,一是多话,二是不适时地说话,三是说太多无用的话。这不是好教养。大人唠叨,正是“嘴碎”的示范,孩子会不自觉地学到。

大人唠叨孩子,常常是干扰孩子。孩子能做的事,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大人在旁边不停地说这说那,不是在教育孩子,只是在干扰孩子做事的计划、方法、节奏。被唠叨得越多的孩子,独立做一件事的能力越差、做事的专注力也越差。

大人唠叨,输出的通常是强迫和控制。每个唠叨的大人,都以为自己表达的是关心和爱意,实际上输出的却是强迫和控制。他们不停地暗示孩子,你是不懂的,我是懂的,你是不会的,我是会的,所以你得听我的。这样做,要么孩子成为习惯被强迫和被控制的懦弱的人,要么孩子成为特别喜欢强迫和控制别人的人。

别逼孩子改改改

爸爸妈妈需要接受,不断遭遇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常态;不断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孩子成长,正是父母的责任。

作业是这样,其他事情也是一样。遇到不满意的事情,先站在孩子角度想想他是不是有困难。帮孩子解决困难,比要求孩子“明天就改”有效得多。

好交流在日常,在用心

从最简单的倾听孩子做起。

孩子和大人说话时,大人停下手里在做的事,看着他,保持微笑,表示我在听,我愿意听。

每次听孩子说话,都让他完完整整地把话说完,孩子无论说什么,无论说多久,都不要打断他,不要不耐烦。

孩子说完,大人表示听明白了,若真的没有明白,那就再请孩子做解释,直到大人确切了解孩子所说。不要嘲笑和贬斥他说话的方式和内容。

如果和他意见不同,那么等孩子说完之后,再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他讨论。

好言好语说给娃

赞美孩子大大小小的成就,我们不吝惜好言好语,也不会加上“鼓励”的尾巴:“下次能做得更好!”

赞美这一次就是赞美这一次,留尾巴,就是有保留,就是对眼前的成就还有不满,我们不希望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没完没了的压力。

培养自主有方法

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一个关键的窍门就是**“提供选项”**,不就无选项的事,问孩子“要不要”“是不是”。因为如果提供选项,无论大小孩子(其实成人也一样),就会自然地被引导在几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培养孩子不娇气

要孩子不娇气,大人就得掌握一个原则:只看受没受伤,不要怨东怨西。受了伤,只看伤势如何,不要表现夸张。

平时和孩子沟通得越多,孩子处理不佳情绪的能力越强;和孩子沟通得越少,孩子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越弱,也越可能养成用负面的手段逼迫父母就范的习惯,也就是常说的任性、刁蛮、不讲理。

培养孩子守规矩

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就明白:你的自由,不能侵害他人的自由;你的利益,不能凌驾于他人的利益;你的快乐,不能建立在对他人的不尊重和对规则的破坏之上。这些是一个人的基本教养

第八章 自主阅读

孩子读的越少越好的读物:心灵鸡汤、名人故事、暴力故事、王子公主故事、经典童话。

孩子读的越多越好的读物:有助丰富常识的;有助了解生活的;有助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的;有助认知社会、历史的;有助有发展学习能力的。这些类别的读物,更利于孩子真正启蒙、获得智慧、发展心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与这个世界建立真实关联

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方法

“白雪公主的后妈真坏,是不是?”,“看,渔夫这么贪心,要这要那的,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吧?所以,做人不要贪得无厌是不是?”孩子的理解出自小孩子未经世俗沾染的善良天性,而大人的讲解,常常包含太多成见,会将孩子的思考,束缚在大人提供的框架中,大大限制孩子的理解和想象。

很早认识这些公共标识,让他从小就成为一个特别懂得公共规则并以遵守这些规则为荣的孩子。

熟悉的动画片和配套的书对照来看,孩子更容易开始阅读。

不帮背书包,让孩子“独立”上学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特别留意,不给孩子造成大人是我的仆从、大人为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印象。

真是见过不少对大人呼来喝去的孩子,因此苦笑连连又毫无办法的大人们,请回想一下,您对孩子,是不是一开始就摆出了那种低到尘埃里的姿态

管理书包

实际上是一种整理收纳,大人可以教孩子一些整理收纳的办法: 合并同类项:课本和课本放在一起,作业本和作业本放在一起,试卷和试卷放在一起。 清单对照:教孩子每天对照课表和老师当天让抄的记事整理书包,第二天的课上要用到的东西,老师叮嘱的让记在本子上的东西,逐项检查。 使用收纳工具:市面上常见的塑料拉链袋是整理书包的好帮手,给孩子准备几个,让他随时把卷子装在里面。

认真是可培养的素质

孩子将注意力长时间投注于一件事,就是专注的状态。这种状态不经常被打断,才慢慢会延长

“可算下班了,烦死我了”,“这么点事也打电话,还让不让人歇会儿了”,“那么拼命干啥,又不能涨工资”。爸爸妈妈的这些形象,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而且糟糕的是,你有一天可能会发现,孩子对待学校、老师、同学、课程、作业的态度,正是你对待工作、同事的态度

爸爸妈妈能为孩子做得最好的认真示范,实际上就是最简单的—认真生活

与老师有效沟通

不要一接老师电话就忙不迭地道歉、表态,“真是对不起,是我们的问题”“回家一定好好教育”。老师主动和家长沟通,不是为了听您的道歉、表态的,是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家长不要先把自己变成准备挨批评的小学生。

与老师的有效沟通之道,无非十六个字:充分尊重,认真倾听,如实表达,平等讨论。